中华第一财税网

    针对对象 收费标准 会员业务 单项业务 成果资料 课程视频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税务顾问 税务答疑 税项咨询 税管诊断 实地税筹 联系方式

移动互联网可据自身偏好,每天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移动端触屏版微信公众号(含服务号订阅号)、微博头条号抖音百家号支付宝生活号App,点击进入:1秒扫码

税务


海洋局局长就我国大力发展深海高新技术等答问



 


::::★点击此处:成为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企业年费会员,随时随地系统、深入掌握财税实务,从此轻松搞定一切财税事宜。立即加入,则立即领先与获益!★::::

   

    编者按:1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圆满完成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考察任务,回到出发地青岛。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标志着我国深海科研能力迈向新阶段。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环球大洋科考的背景和意义,人民日报就大力发展深海高新技术、深海研究国际合作等话题,采访了相关领导和专家。

  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海浅地层钻机,可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取样钻取岩芯,同时具有自动调平功能,可在坡度30度以下海底工作。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回收钻机。

    我国自行研制的高分辨率侧深侧扫声呐系统,可以监听海洋中所有异常声音,并可得到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的电子地图。

大力发展深海高新技术

———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

    记者:1月22日,“大洋一号”胜利归来,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请您谈谈这次科学考察对于促进我国大洋事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孙志辉: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谈到为什么要发展大洋事业。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处于大洋深处而属于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正以其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战略区域。

  我国的大洋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以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1984年开始着手制定我国大洋矿产资源勘察规划,并开始部署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1991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正式成立,成为组织我国各方面深海科研开发力量,开展大洋工作的主要平台,并代表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申请矿区登记。2001年5月,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勘探合同》,以合同形式确定了我国在太平洋中部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这一多金属结核矿区的获得,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战略储备,是大洋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的一份厚礼。

  这几天,媒体广泛报道了“大洋一号”环球考察取得的丰硕成果。我要强调的是,这次考察,标志着我国的大洋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前,我国的大洋考察仅在太平洋进行,此次考察则扩展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前,我们只是进行单一的资源(多金属结核)调查,这一次则完成了向多种资源调查、资源调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科学考察的战略性转变。两个“转变”的实现,使我们的大洋开发空间得到了拓展。

  记者:大洋科学考察是以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的一项具有探险性质的科学研究活动。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深海高新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

  孙志辉:1991年大洋协会成立的宗旨就是“发展我国深海高新技术,为人类开发利用国际海底资源做出贡献”。深海高新技术是海洋开发和海洋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与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世界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正在形成高技术群,有望成为与航天技术、核能利用技术等相并列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且辐射并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

  过去20多年来,我国在持续开展大洋勘察工作的同时,深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深海勘察、深海多金属结核矿物开采、运载和冶炼等高技术平台,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在历次大洋考察中,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高新技术装备得到了实际运用,已开始走向成熟阶段。这次环球考察,也顺利地完成了对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装备的现场试验和验收,设备在实际运用中稳定可靠,效果良好,从科研成果走向了实用化阶段。这就为下一步深海资源调查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说明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短。

  记者: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深海技术发展存在哪些差距?

  孙志辉:由于我国的大洋事业起步较晚,深海勘察技术手段和研究水平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新资源的勘察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在全球发现的140多个确定的热液点中,我国还未能有自己的发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在和平开发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增强我们在国际海底区域的活动能力和监测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深海高新技术。

  记者:下一步发展我国海洋高新技术的着力点在哪里?

  孙志辉: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提出,推进我国科技发展要突出抓好五个战略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我们了解到,“十一五”规划已将海洋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设置立项,设置了海洋安全环境监测保障技术、海底资源的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三大板块。作为海洋工作者,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在大洋科学技术领域,只有国际先进,没有国内先进,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十五”以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技术装备,在富钴结壳资源勘察和热液硫化物取样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深海载人潜器、深海作业型自治式水下机器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事实证明,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有各部门的积极支持,有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和海洋单位无私奉献,团结攻关,我们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深海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取得21世纪“大洋区域”活动的主动权。(记者 武卫政)

  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海摄像系统,可对深海海底进行实时图像传输的海底摄像。

  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海可视采样系统,人称“电视抓斗”,可以实时将深海海底地形地貌图像传到考察船上,并可根据需要随时抓取海底表面的矿物样品。

中国深海研究进步很快

———中美首席科学家谈环球大洋科考

  中国深海研究现状如何,以后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大洋一号”两位首席科学家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郭世勤(“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

  首先应该承认,我们在深海研究特别是大洋中脊热液硫化物调查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许多差距。一方面,国内以前没有哪个机构、哪个单位、哪些专家专门组织开展过这方面工作,因此缺乏经验,我们的科技人员对这一领域的前沿了解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硬件上,在调查设备上,尽管15年来我们在深海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自主研发一些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的技术水平、稳定性、可靠性、系统配套、标准化等方面还需要改进。

  深海大洋调查能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大洋考察有多方面、多种学科、多种对象、多种目的考察,比如我们以前对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的调查,现在国外(中国已经加入)搞的深海钻探,有针对资源的,有针对科学问题的等等。单单在某一方面发展是不行的。

  首次环球考察表明,我们在深海研究和技术方面的进步是很大的,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们正在向先进水平靠拢。在进步的过程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十分必要,能够加快我国深海研究步伐。这次考察,我们与美国、德国的科学家的合作非常成功,在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方面,有很大收获,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现有条件海底热液硫化物的调查方法。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这两种资源的调查工作,加大海上调查的投入,加大调查设备研发的力度。对于热液硫化物的考察,要选择最有希望的区域重点突破。

    中国深海研究进步很快

    林间(环球科考美方首席科学家)———

  地球上第一个深海热液喷口是美国的“阿尔文”载人潜器于1977年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洋中脊上发现的。从那以后,深海热液喷口的生命现象以及对全球6万多公里长的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海洋科学的研究热点。各国科学家利用载人潜器、海底机器人、无人驾驶深潜器等手段,已经在世界各大洋和海域发现了140多个活动喷口。中国科学家近几年才开始洋中脊热液喷口的研究,中国的大洋和深海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距离,但这次环球航次的成功,显示中国进步很快。

  中国首次对三大洋洋中脊科学考察,标志着中国向世界先进的深海科学和技术水准靠近。这是非常可喜的进步。在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航段中,中外科学家紧密合作,并用中国较先进仪器和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发现。这些航次的丰硕成果是中国科学家对国际深海研究的显著贡献,是中外科学家合作、双赢的非常成功的例子。

  中国深海研究已有突破口,体现在古海洋学、深海锰结核、多金属结壳以及最近开始的洋中脊热液研究。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深海研究总体基础较弱,面较窄。值得重视的是世界各工业国,尤其是日本,最近10年对深海研究作了大量投资,而且深海高科技日飞月进,日本在大洋深海钻井等领域已与美国在国际上共同领先。希望国内同行能从长期发展考虑,适当加大对深海和大洋研究投资比例,鼓励多学科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合作的有利条件,让中国海洋科学逐渐走向浅海与深海研究共进、互补的国际模式,为中国的下一代创造更有利的广阔的生存空间。(记者 武卫政)

 
 
 
海洋局局长就我国大力发展深海高新技术等答问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 智董网)www.tax.org.cn ——全球优秀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效益评估的理论与方法_滚动新闻   下一条: 海洋局副局长解读《南极考察活动环境影响评估管理规定》_解读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用户注册登录】 【返回总网首页】

成为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申购指南
针对对象 ·目标企业
·小微企业
·个人客户
·中介机构
在线商城

·电子文档
·视频课程
·按次答疑
·会员资格

在线商城 ·社区权限
·网文按篇
·发布招聘
·发布求职
账户充值 ·文档视频
·网文咨询
·黄页求职
·社区会员
客户服务
·常见问答
·会员业务
·单项业务
·联系方式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全国级集团斥巨资、贺志东教授领衔名家团队、潜心研究20年,为您赋能!有用就是有道理:成果资料 财税课程 年度会员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优秀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1504593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中华第一财税网微信
  


执行时间: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