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财税网

    针对对象 收费标准 会员业务 单项业务 成果资料 课程视频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税务顾问 税务答疑 税项咨询 税管诊断 实地税筹 联系方式

移动互联网可据自身偏好,每天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移动端触屏版微信公众号(含服务号订阅号)、微博头条号抖音百家号支付宝生活号App,点击进入:1秒扫码

税务


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配套制度(试行)的通知



 


::::★点击此处:成为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企业年费会员,随时随地系统、深入掌握财税实务,从此轻松搞定一切财税事宜。立即加入,则立即领先与获益!★::::

   

各县(市、区)委,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工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市委研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是市委依据《党内监督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开展党内监督的主要依据。为体现整体性、系统性,《中共绍兴市委议事规则》等有关制度也一并收入其中。它的制定并实施,对于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各部门要从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务求使广大党员干部熟悉和领会《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的各项具体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查找党内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并切实担负起党内监督的领导责任。市纪委、市委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每年对若干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不断推动党内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与本市原有的党内监督方面的制度不一致的,以本配套制度为准。各地各部门对贯彻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市委报告。

  中共绍兴市委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一
中共绍兴市委议事规则
(2003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绍兴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发[1996]6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市委议事规则。

  市委实行领导的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坚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中央、省委的权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绍兴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一、市委全委会

  (一)议事范围:

  1、制定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党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措施。

  2、审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他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3、听取和审议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对市委常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

  4、决定召开市党代表大会或市党代表会议,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

  5、选举市委常委会和书记、副书记;通过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常委会和书记、副书记。

  6、酝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换届的重要人事安排;向有关方面推荐重要干部。

  7、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审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全委会闭会期间,由常委会作出决定,决定前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8、对市委常委会提请决定的问题或必须由全委会决定的其他重要问题作出决策。

  (二)全委会由市委常委会召集并主持。全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全委会议题由市委常委会确定。

  (三)市委全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常委会请假。根据工作需要,市委常委会可确定有关人员列席全委会,也可以召开扩大会议。

  (四)市委全委会严格按事先确定的会议议题和议程进行,除特殊情况外,不在会上临时动议。

  (五)市委全委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市委全委会进行表决时,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能计入票数。会议决定多个事项的,应逐项表决。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市委全委会表决时,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可采取举手、无记名投票、记名投票或其他方式。

  (六)全委会审议通过的事项、作出的决策和决定,会后以市委名义上报和下发。

  (七)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全委会的,市委常委会可临机处置,事后应向全委会报告。

  (八)市委全委会作出的决定,由市委常委会组织实施。

  二、市委常委会

  (一)议事范围:

  1、召集市委全委会并确定全委会议题;对需全委会决定的事项事先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研究讨论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的工作报告;组织实施全委会决议、决定。

  2、传达讨论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研究贯彻执行意见;传达讨论国务院和省政府重要指示,听取市政府贯彻实施意见及执行情况的汇报。

  3、研究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指导方针和重大决策。对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4、讨论确定市委年度工作要点;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草案的情况汇报;听取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草案的情况汇报;研究讨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

  5、研究讨论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和绍兴军分区党委提出的重要事项;对市级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的党委(党组、工委)请示的有关全局和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6、以市委名义向省委请示、报告工作,向各县(市、区)委和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工委)发出重要指示和重要文件。

  7、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和省委规定的干部管理权限、程序,负责推荐、提名、任免和管理干部;讨论制定全市各类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任免、监督和奖惩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重要制度。

  8、研究决定副局(处)以上机构设置和变动等重要问题。

  9、每年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汇报。

  10、视情听取有关县(市、区)委和市直机关党委(党组、工委)的重大专项工作汇报;听取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汇报。

  11、其他必须由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二)常委会由市委书记召集并主持。书记不能参加时,可由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常委会一般每月召开2次。议题由市委书记确定,或由副书记、常委提出,经书记审定同意后确定。

  (三)市委常委会必须有半数以上常委到会方能举行,讨论干部问题时,应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委到会方能举行。市委常委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向市委主要领导或秘书长请假。

  (四)根据工作需要,会议主持人可根据常委会内容,确定有关人员列席常委会;也可以召开扩大会议。列席会议的部门和单位的人员原则上为主要负责人。

  (五)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常委会的,市委书记、副书记或常委可临机处置,事后应及时向常委会报告。

  (六)市委常委会严格按事先确定的会议议题进行,无特殊情况,不得在会上临时动议。

  (七)市委常委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市委常委会进行表决时,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常委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常委的书面意见不能计入票数。会议决定多个事项的,应逐项表决。推荐、提名干部和决定干部任免、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市委常委会表决时,一般采取口头、举手方式,必要时可采取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

  (八)市委常委会决定的事项应编发《中共绍兴市委常委会议纪要》。

  (九)市委常委会作出的决策,由常委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三、市委书记办公会

  (一)议事范围:

  1、酝酿需要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问题。

  2、对市委常委会决定事项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

  3、交流日常工作,通报有关情况。

  (二)书记办公会议视工作需要召开。会议由市委书记召集并主持,也可由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根据工作需要,主持人可确定有关市委常委和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书记办公会议酝酿的意见,如需形成决策,应在常委会上提出。

  (四)书记办公会议酝酿的事项、形成的意见,记录备案,不编发会议纪要。

  四、市委专题会

  市委对重大专项工作进行协调和决策时,可召开市委专题会。专题会由市委书记、副书记召集并主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形成的意见,根据领导要求,编发专题会议纪要。

  五、其他

  1、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健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会原则上每季度安排一次集中学习,由市委书记主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根据学习内容,可扩大参加人员范围。学习会情况根据需要,向省委书面报告,编发新闻报道。

  2、市委读书会。根据中央、省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绍兴实际,每年一般安排一次读书会,由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副市长参加,根据学习内容,可扩大参加人员范围。读书会也可采取务虚会的形式。会议情况根据需要,向省委书面报告,编发新闻报道。

  3、市委通报会。按照有关规定,就中央、省委重要指示精神,市委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安排,向副市以上老同志通报,可视情扩大参加人员范围。会议由市委书记或副书记主持召开,也可委托有关常委主持召开。

  4、民主协商会。根据工作需要,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重要人事安排,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有关方面进行通报协商,会议由市委书记或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5、市委武装工作会议。按照党管武装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每年召开一次市委武装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会议由市委书记或副书记主持召开。

  6、进一步健全落实市委书记、副书记与各民主党派主委、工商联负责人谈心交心制度。谈心交心活动,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二

  关于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规定

  第一条 重要情况通报是指市委、市纪委在市党的代表大会以及闭会期间,根据规定将有关决策、重要情况分别向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县(市、区)委和市级部门党组织以及党员和干部群众进行的通报。

  重要情况报告是指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或请示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报告重大事项。

  第二条 向市党的代表大会代表通报的内容和方式:

  (一)市委全委会、市纪委全委会在市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有关重要情况;

  (二)市委常委会作出的有关全市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的决定,以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党的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意见。

  上述内容,市委以会议或书面等形式向市党的代表大会代表通报。

  第三条 向市委委员、候补委员通报的内容和方式:

  (一)市党的代表大会拟审议的工作报告、重大决议、决定等,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通报,充分听取意见;

  (二)市委全委会拟审议的包括常委会工作报告、重大决议、决定,在会前以会议材料的形式通报。

  第四条 向县(市、区)委和市级部门党组织通报的内容和方式:

  (一)市党的代表大会拟审议的工作报告、重大决议、决定等,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通报,充分听取意见;

  (二)市委常委会决定的事项,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执行;通过的重要干部任免,以市委文件的形式通报;

  (三)市委常委会在作出同县(市、区)委和市级部门党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的决定时,应事先征求县(市、区)委和市级部门党组织的意见。需要下级党组织了解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及时向下级党组织通报。

  第五条 向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通报的内容和方式:

  (一)市党的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全委会工作报告、作出的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议、决定等,在会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市委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作出的涉及全市工作的重大决策等,在会后向全市党员通报传达,并视内容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三)市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会议议程等情况,在会前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会议公报和市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及全委会选举产生的常委会和书记、副书记,通过的市纪委常委会及其书记、副书记,在会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四)市委常委会会议中对全市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精神,在会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五)市党政主要领导等重大人事变动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市委、市纪委对涉及国家秘密或者重要决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情况,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通报以及通报的范围。

  第七条 县(市、区)委、市级部门党组织向市委报告的要求是:

  (一)每年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就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工作向市委作一次全面工作情况报告;

  (二)对于贯彻执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决定的情况应以正式报告或督查专报的形式进行专题报告。凡明确规定报告时限的,要按时报告;未规定时限的,一般在半年内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向市委报告;

  (三)对本地区、本部门发生的事关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情况以及重大问题,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市委正式报告或请示;

  (四)对重、特大突发性事件、事故和灾情,应以最快的速度并确保在事件发生后的3小时内报送有关情况,同时及时续报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原因和后果;

  (五)重要的社情民意应随时报送,每季度末或必要时报送一次社情民意的综合分析材料;

  (六)中央、省委重大决策出台前后和国际国内重、特大事件发生后,要及时报送有关信息,并适时报送一份比较全面的综合分析材料;

  (七)重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重大的经济运行动态信息,应及时报送。

  第八条 市委有关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县(市、区)委、市级部门党组织的报告或请示,并将办理结果及时通报给报告或请示的单位。对于内容复杂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办结的请示、报告,市委有关部门应在规定的办理时限到期日前,及时向报告或请示单位通报文件办理情况及不能按时办结的原因。

  第九条 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人为市委管理的县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个人应向党组织报告的重大事项主要有:

  (一)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及购买汽车的情况;

  (二)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

  (三)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就学、定居的情况;

  (四)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

  (五)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受聘担任企业主管人员的情况;

  (六)本人及配偶、子女持有因私护照和前往港澳台通行证、外国居留证的情况;

  (七)本人在公务活动(包括外事活动)中因不能谢绝而收受的贵重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处置情况;

  (八)本人经济上、生活作风上可能引起群众误解的情况;

  (九)按照有关规定应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条 对第九条规定的事项,应由报告人在事后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如实报告,内容应包括该事项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及其他还需说明的问题等;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报告的,应说明原因,并及时补报;按有关规定需请示批准的,应按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级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的报告,由市委受理,具体工作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其他市委管理干部的报告,分别由县(市、区)委和市级部门党组织负责受理,同时报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二条 对需要答复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市委受理的,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根据报告内容,相互沟通研究后予以答复;其他市委管理干部的报告事项,由受理报告的县(市、区)委和市级部门党组织研究后答复。报告人应按组织答复意见办理。

  第十三条 对报告的内容应予保密,组织认为应予公开或本人要求公开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十四条 县(市、区)委、市级部门党组织应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干部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登记制度,并于每年一月底前,向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综合报告执行情况;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对领导干部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将有关执行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人员或领导干部个人,视情节轻重,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党纪责任,或作出限期改正、责令检查、通报批评、诫勉等处理:

  (一)对重要情况应当通报而未通报,或应当报告而瞒报、谎报、漏报、缓报的;

  (二)对下级请示不及时答复、批复或对下级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处置的;

  (三)干扰和阻挠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的;

  (四)领导干部不按本规定要求报告或不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三

  关于述职述廉的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级部门党委(党组、工委)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条 述职述廉分别在届中、换届前一年开展一次,与党政“一把手”年度总结报告工作同时进行,与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有机结合。

  第三条 述职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政治理论学习的情况;

  (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四)密切联系群众和开展调查研究的情况;

  (五)履行职务的情况;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七)其他需要报告和说明的情况。

  第四条 述廉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及其他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二)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三)执行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规定的情况;

  (四)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情况;

  (五)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和说明的情况。

  第五条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述职述廉的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六条 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准确,简明扼要,对存在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

  第七条 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级部门党委(党组、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在一定范围的干部会议上进行述职述廉。

  第八条 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会议的参加对象应当包括:

  (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

  (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

  (三)纪委领导班子成员;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主要领导;

  (五)下一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

  (六)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

  (七)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第九条 市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会议的参加对象应当包括:

  (一)本部门领导班子成员;

  (二)机关其他工作人员;

  (三)直属单位主要领导;

  (四)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第十条 述职述廉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

  (二)撰写述职述廉报告;

  (三)召开会议,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

  (四)与会人员对述职述廉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

  (五)汇总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结果,并向本人反馈;

  (六)本人提出整改措施。

  第十一条 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时,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应当派员参加。与会人员填写的民主测评表、民主评议表,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汇总统计。

  第十二条 述职述廉的领导干部应当将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以一定的方式在述职述廉的范围内进行反馈。

  第十三条 对述职述廉中隐瞒、回避重要情况,民主测评中群众意见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不正常情况的领导干部,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警示谈话、通报批评或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 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政协的领导班子成员,参照本规定分别在届中和换届前一年各进行一次述职述廉。

  第十五条 市级人民团体,市直属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述职述廉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四

  关于民主生活会的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指的市、县(市、区)、市级部门领导班子是指市、县(市、区)委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党组、政府党组、政协党组以及市级部门党委(党组、工委)。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根据实际需要,可按上级党组织要求随时召开。

  第二条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条 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参加所在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同时还应参加所在支部、小组的组织生活会。

  第四条 民主生活会主题应当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内容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情况;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其他重要情况。

  第五条 民主生活会前的准备工作:

  (一)民主生活会主题确定后,应结合实际制定民主生活会方案。明确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召开时间、会前准备、会议形式等事项。

  (二)提前15天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召开的日期及形式,并及时通知领导班子成员。

  (三)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和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等方法,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梳理,属于对领导班子集体的意见,应在民主生活会上向领导班子成员通报;属于对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的意见,由党委(党组、工委)主要负责人反馈给本人。

  (四)党委(党组、工委)主要负责人,应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谈心,既要肯定成绩,更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存在的问题做好思想沟通工作。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互相谈心,交流思想,化解矛盾,增强团结。

  (五)认真准备发言提纲。重点内容是:本人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党性党风及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对班子集体及成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主要负责人的发言提纲还应包括对领导班子集体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六条 民主生活会由市、县(市、区)委书记或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主持。主持人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大家畅所欲言。

  民主生活会须有领导班子成员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才能召开。因故缺席的人员可以提交书面发言,书面发言由主持人在会上宣读并列入会议记录。会后,主持人或由主持人委托出席会议的其他同志将会议情况和批评意见转告缺席人员。

  第七条 民主生活会应遵循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的方针,增强政治性和原则性;充分发扬民主,围绕议题交流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勇于开展自我批评,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开展批评。不得把民主生活会开成汇报工作或研究部署工作的会议。

  第八条 民主生活会上,党员领导干部应按照要求,认真检查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正确的要诚恳接受;不符合事实或不完全符合事实的,应实事求是地作出说明。同时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

  第九条 民主生活会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应由本级党组织解决的,要积极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具体的责任人;需要上级党组织帮助解决的,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第十条 民主生活会后10日内,要向上级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报送会议情况报告和会议记录。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况、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委(党组、工委)应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向下一级党组织和本机关干部群众通报民主生活会解决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对署名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的党员,应把处理结果反馈给本人。

  第十一条 指定内容专题民主生活会,由上一级纪委或党委组织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适合于以下情况:

  (一)领导班子或其成员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他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

  (二)领导班子成员违反党纪、政纪,需要给予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的;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闹不团结,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存在其他有关问题,上一级纪委或党委组织部门认为需要通过指定内容专题民主生活会解决的。

  第十二条 坚持市委领导每年参加县(市、区)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应加强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监督,并派员参加县(市、区)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

  第十三条 党委(党组、工委)主要负责人对开好民主生活会负责,并承担制定和落实领导班子整改措施的领导责任。发现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或者有压制民主的行为发生,或者违反规定的会议程序,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上级党组织可以责令重新召开,并视情节追究党委(党组、工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五

  关于信访处理的规定

  第一条 党内信访处理是信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访处理制度,通过党内信访处理,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各级党委、纪委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按照分工,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信访工作。

  第二条 凡向党组织检举党员或下级党组织违法违纪问题,以及党员控告侵害其合法权益行为的,党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受理,并及时调查处理。

  各级党委、纪委除受理和处理本条上述所列的检举和控告事项外,还应当对下级党组织办理信访事项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三条 党内信访处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党员、群众意见,改进党的工作;

  (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

  (三)谁主管、谁负责;

  (四)依法、公正、及时、就地处理;

  (五)集体讨论。

  第四条 党内信访处理的程序应当遵循国家、省《信访条例》的规定进行。各级党委、纪委的信访部门应当建立信访工作联系制度,及时通报信访情况,相互了解掌握信访处理的情况,认真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第五条 各级党组织的信访部门应当公开所受理信访事项的范围、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接待场所、来访接待时间,并在信访接待场所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工作规范以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方便党员、群众信访投诉。

  第六条 对本级党组织依法应当或者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直接办理,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告知信访人。

  第七条 对属于下级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交责任归属党组织办理,并将交办情况告知信访人;但对反映重要情况和建议或者紧急问题的越级信访事项,受理党组织可以直接办理。

  第八条 对属于上级党组织或者其他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采用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的,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报送或者转送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或其他机关办理,并将报送或者转送情况告知信访人;采用电话、走访等形式提出的,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或其他机关提出。

  第九条 对责任归属本级党组织的署名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本级党组织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九十日。在规定时限内要将办理结果向信访人反馈,答复信访人可采取电话、面谈、书面等形式。

  第十条 信访事项的处理结果,应当根据举报事项的事实和情节,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党章和党内有关纪律规定作出。发现党员有违纪行为的,给予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信访人对信访事项的处理决定有异议,可以向责任归属党组织的上一级党组织提出复查申请,复查申请以书面形式提出。有关党组织应当在收到信访复查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情况复杂,经本级党组织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经复查,认定信访事项的办理符合党章以及党内有关规定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信访人告知复查意见,不再处理;认定信访事项处理不当的,复查机关有权直接处理或责成责任归属党组织重新处理。

  第十二条 对于信访人检举或控告所在党组织或党组织负责人的信访事项,应由被检举或控告党组织的上一级党委、纪委调查处理。

  下级党组织对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信访事项,应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办理,按要求、按时限办结。

  第十三条 各级党组织应建立健全保护揭发、检举人权益的制度。对揭发、检举人以及揭发、检举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被控告的组织和人员;严禁对揭发、检举人和控告人歧视、刁难、压制;严禁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第十四条 党组织对于不负责地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的信访人,应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应当澄清事实,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十五条 信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党组织报请主管机关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提出的批评、建议对改进党组织工作有重要作用的;

  (二)揭发、检举违法违纪的行为,对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利益有显著成效的;

  (三)反映的问题对党组织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有重大作用的。

  第十六条 各级党组织的信访工作人员在处理来信来访来电等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党组织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信访不接待或者应当作出处理而不及时处理的;

  (二)对应当受理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或者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推诿、敷衍、拖延的;

  (三)未按规定告知信访事项的办理结果或者复查意见的;

  (四)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五)漏登、漏报重要信访情况或者丢失、隐匿、擅自销毁信访案件材料的;

  (六)敷衍塞责、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公开、泄漏举报、揭发内容或者举报人、揭发人姓名和其他信访秘密的;

  (八)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或以所掌握的举报、揭发内容要挟被举报人谋取利益的;

  (九)违反信访处理有关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信访处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党组织根据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一)因工作失职、渎职而引发影响公共秩序事件或者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对责任归属本级党组织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而不受理,或虽已受理但无正当理由久拖不决的;

  (三)应当报告处理结果而不按期报告,又不说明情况的;

  (四)对信访人进行威胁、恐吓、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违反信访处理有关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纪委、市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六

  关于谈话和诫勉的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指领导干部谈话,主要分了解情况谈话、职务变动谈话和警示谈话三种。谈话的对象为市委管理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双重管理部门的县(处)级领导干部。

  第二条 了解情况谈话,是指市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市级部门和县(市、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关情况,委托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领导,不定期地与市级部门和县(市、区)主要领导及其班子成员进行的谈话。

  了解情况谈话既可以采取集体谈话,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第三条 了解情况谈话的内容,每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

  (一)领导班子及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的情况;

  (二)领导班子及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情况;

  (三)领导班子及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接受党内外监督的情况;

  (四)领导班子及干部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其它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五)其它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四条 职务变动谈话,是指市委领导或市委委托市委组织部领导,对市委管理干部在职务变动前进行的谈话。

  职务变动谈话以个别谈话为主。

  第五条 职务变动谈话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组织决定及任免职的理由;

  (二)组织对干部的基本评价,包括存在的不足;

  (三)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廉政勤政方面的要求;

  (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五)属交流任职的,还应介绍任新职单位及领导班子的主要情况;

  (六)听取干部本人的意见。

  第六条 警示谈话,是指市委针对某一地区、部门、单位,在一个时期领导班子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个人的问题,经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有关职能处室调查核实,并经市委领导同意后,委托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领导,与有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的谈话。

  第七条 警示谈话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针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工作中或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指正,并严肃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

  (二)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领导干部个人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整改要求。

  第八条 警示谈话由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领导主谈,可采取与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或与领导干部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警示谈话前,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谈话工作承办职能处室应当将谈话主题、时间、地点、主谈人及有关要求,事先通知谈话对象。

  谈话过程中,主谈领导提出的要求以及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个人的说明和表态应当作好书面记录,并经谈话对象签字后,由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留存。

  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应关注并督促谈话部门或领导干部个人对警示谈话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整改落实;接受警示谈话的部门或领导干部个人应及时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与成效定期向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写出书面情况汇报。市纪委与市委组织部应及时联系沟通,互通情况。参与警示谈话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保密制度。

  第十条 本规定所称诫勉,是指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经过警示谈话仍无改进,群众反映较大,但尚不构成纪律处分,由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对其进行警诫、劝勉并限期改正的做法。诫勉的对象为市委管理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双重管理部门的县(处)级领导干部。

  第十一条 领导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警示谈话仍无改进的,应当予以诫勉: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不力的;

  (二)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不实,好大喜功,弄虚作假,工作实绩差,或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给工作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

  (三)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专断,不执行集体决定,影响班子团结和正常工作开展的;

  (四)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在选人用人上存在不正之风的;

  (五)在思想道德品质、廉政问题上自身要求不严,群众反映较多,有损害党员干部形象和损人利己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在干部考察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数达20%以上,并经组织考察了解,情况基本属实的;

  (七)有其它问题需要诫勉的。

  第十二条 对领导干部实施诫勉,需经市纪委常委会或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并报经市委领导同意。领导干部在思想道德品质及廉洁自律方面存在问题的,一般由市纪委负责决定并实施诫勉;领导干部工作不称职或者不能胜任现岗位工作的,一般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决定并实施诫勉;两种情况兼而有之的,由市纪委与市委组织部共同作出诫勉决定并负责实施。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在联合作出诫勉决定前,应深入了解情况,慎重调查核实,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领导干部本人的申辩。

  第十三条 诫勉决定作出后,由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向诫勉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情况,向诫勉对象发出《领导干部诫勉通知书》。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领导对诫勉对象进行谈话,听取干部本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态度,提出诫勉要求。诫勉对象在接到诫勉通知书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措施同时书面报送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将诫勉对象的主要问题及本人整改措施及时送达诫勉对象所在的单位党组织。

  第十四条 诫勉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应认真履行帮助教育和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责,定期向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反映诫勉对象的表现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第十五条 诫勉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诫勉期满,诫勉对象应当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如实汇报本人在诫勉期间的思想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向作出诫勉决定的市纪委或市委组织部提出解除诫勉请求;诫勉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应根据其表现情况向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书面提出解除诫勉或作进一步处理的意见。

  第十六条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在接到诫勉对象整改报告、解除诫勉请求和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后,应对其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适时提出解除诫勉或其它处理意见。

  对认识有差距,没有明显改进的,或在诫勉期间又出现其它新的问题,由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建议市委进行组织处理;对诫勉期间进步明显,工作表现突出,经市纪委常委会或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同意后,可提前解除诫勉,但诫勉期不得少于三个月。

  第十七条 领导干部被诫勉期间,不得提拔、调动,不得参加各类先进个人的评比。

  第十八条 诫勉审批和解除的材料应当归入干部档案,并作为对干部日常教育管理、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七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规定

  第一条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对党内及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社会事态中的偏差行为、存在问题进行披露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市级各新闻单位的新闻舆论监督活动。

  第三条 新闻舆论监督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党的领导原则。新闻单位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在市委的领导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二)正确舆论导向原则。新闻单位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时刻牢记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时刻牢记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严格把关、严守纪律。

  (三)政治性原则。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旗帜鲜明地批评与揭露违反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行;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于所披露与批评的问题,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四)真实性原则。新闻单位要对监督事项的真实性负责,新闻事实要清楚无误,不得进行猜测性、单边性、传闻性、片面性、失实性报道。

  (五)合法性原则。新闻单位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舆论监督,不得超越媒体的监督权限,不得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更不得妨碍司法。新闻单位在实施舆论监督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监督。

  (六)维护社会稳定原则。新闻单位要把握舆论监督的分寸,讲究舆论监督的策略,避免追求轰动效应的“炒作”。防止激化矛盾,减少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稳定。

  第四条 新闻单位要在围绕中心、把握大局的前提下,不断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坚持公开报道和内部反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

  (一)公开报道。主要是通过新闻公开、新闻批评、刊播群众来信、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公开曝光方式反映舆论、动员舆论和引导舆论,形成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舆论作用,促使问题解决;

  (二)内部反映。主要是通过编发内参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凡是不宜公开报道或暂时不宜公开报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建议等,都是内参报道的范畴。

  第五条 新闻单位应开设舆论监督的专题、专栏,确保舆论监督有阵地。新闻舆论监督专题、专栏的设置,要相对突出和固定。

  第六条 新闻单位应开设新闻舆论监督热线,保证及时听取社会各界呼声,获取有价值的舆论监督线索。对反映的线索应当及时登记备案。

  第七条 新闻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舆论监督制度,形成舆论监督的相关机制,确保舆论监督选题恰当、采访客观、编辑精当、刊播规范。涉及到全局性的重大选题,要上报市委宣传部审核。

  第八条 新闻单位应建立舆论监督的反馈机制,对批评性报道要进行追踪,及时报道事件的处理结果,真正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

  第九条 新闻单位应建立舆论监督的应诉机制,对批评性报道中可能出现的纠纷,按规范程序处理。

  第十条 新闻单位必须严格自律,对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要严厉谴责并及时作出处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相应作出批评教育、道歉等处理,直至给予行政或党纪处分:

  (一)背离新闻真实性原则,引起严重后果的;

  (二)利用职业优势,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中断新闻”的;

  (三)满足个人私欲,利用媒体工具恶意攻击的;

  (四)以“曝光”相要挟,强迫做广告或谋取私利的;

  (五)片面追求新闻轰动效应、造假不计后果的。

  第十一条 新闻单位应加强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实行社长、台长负责制。各新闻单位都要建立新闻检查评审制度,形成新闻舆论监督的审、检、评、校机制和反馈机制,切实把好舆论监督关。

  第十二条 新闻单位应着力提高内参工作的规范性,对特别重大、把握不准的问题,应及时向市委宣传部请示。严格做好内参报道的保密工作,不得任意泄露,未经批准,不得向外转发转播。报送内参报道,必须经各新闻单位主要领导签发,由市委宣传部审批确定报送范围。各新闻单位要实行专人负责制,做好内参稿件的存档以及领导批示等内参反馈意见的收集。

  第十三条 市委宣传部承担对市内新闻媒体的管理监督职责。市委宣传部应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阅评、新闻提示、新闻例会、新闻通气会等项制度,定期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总结评价,提出加强和改进意见。

  第十四条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虚心接受舆论监督,主动依靠舆论监督推动和改进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新闻内参,并按要求妥善保管,不得随意转发或扩散,不得将内参稿件用于法律诉讼活动。

  第十六条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所涉及的事实如有异议,有权通过正当渠道予以反馈,也可以采用法律途径解决。

  第十七条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回避和拒绝舆论监督,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的方式干预、干扰、阻挠舆论监督工作,不得对新闻媒体和采访记者进行打击报复和人身攻击。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或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八

  关于询问和质询的规定

  第一条 市委委员、市纪委委员、县(市、区)委委员、县(市、区)纪委委员,有权对所在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和质询。

  第二条 党委委员询问和质询的对象,是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构、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及其负责人。

  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的对象,是所在委员会及派驻、派出机构负责人。

  第三条 询问可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提出。质询以询问为前提,询问人在对有关部门所作的说明不满意的情况下,才能以书面形式对同一问题提出质询。

  质询和书面询问可单独提出,也可联名提出。

  第四条 委员提出质询,应写明所质询的依据、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等。

  第五条 属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方面的询问和质询,由纪委办公部门受理;属于其它党委工作的询问和质询,由党委办公部门负责受理。受理部门应向委员公布接受口头询问的部门、受理人、时间、地点、电话号码。

  第六条 质询受理部门,应对质询案进行审查,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质询案,转交质询对象予以答复;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质询案,退回提出质询的委员,并告知其改正或补充后再提交。

  第七条 有关部门受理询问应在10日内作出口头答复或书面答复,受理质询应在15日内作出有效的书面解释或答复。

  质询人对质询答复不满意的,可以要求质询对象在规定期限内再作答复。

  第八条 对质询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处理,处理结果应及时向提出质询的委员反馈,并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九条 受理(办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和受理委员的询问和质询,对不及时受理(办理)或推诿敷衍、失职渎职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第十条 询问和质询人,应以督促有关部门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为目的进行询问和质询。质询人利用质询故意刁难、无理纠缠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追究其政纪党纪责任。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九

  关于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的规定

  第一条 市、县(市、区)委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和同级纪委中不称职的委员、常委。

  市、县(市、区)纪委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不称职的委员、常委。

  第二条 罢免或撤换要求应当以书面的形式署真实姓名提出,并有根据地陈述理由。

  罢免或撤换要求书的内容应包括:要求撤换的不称职委员、常委的姓名、职务等自然情况,提出其不称职的具体理由,并列举证明其不称职的相关具体事例。

  第三条 受理罢免或撤换要求书的上级党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和处理。

  第四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被提出罢免或撤换的对象的任职情况进行考核认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不称职:

  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

  2、组织领导能力差,不能胜任现职的;

  3、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的;

  4、存在严重以权谋私、不廉洁问题的;

  5、缺乏事业心、责任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较大损失的;

  6、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或连续两年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20%的。

  第五条 被提出罢免或撤换的对象被认定为不称职的,交由所在党的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当赞成罢免或撤换票数超过应到会委员半数以上时,罢免或撤换要求生效,纪委委员罢免或撤换的表决结果必须由同级党的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六条 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应当严肃慎重。对于没有列举具体事例,不负责任地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条 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民主权利,对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的委员进行打击报复的,应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第八条 被提出罢免或撤换的对象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党组织申诉。有关党组织应当认真复议、复查,并作出结论,如仍有意见,可以向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申诉。

  第九条 本规定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之十

  关于加强对县处级党政“一把手”管理监督的规定

  第一条 县处级党政“一把手”,是指市委管理的党的机关、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条 对县处级党政“一把手”的管理监督,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坚持德治与法治、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第三条 对县处级党政“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民主公开原则;群众参与原则;依纪依法原则;制约防范与保护支持原则。

  第四条 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

  (二)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情况;

  (三)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对重大问题坚持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情况;

  (四)执行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土地出让、工程发包、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定的情况;

  (五)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

  (六)遵守财政、金融、税务等有关法律和法规,执行财经管理各项规定的情况;

  (七)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情况;

  (八)廉洁从政,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情况。

  第五条 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应按设定程序进行,经集体讨论后作出,并形成会议纪要,“一把手”在议事决策中应末位表态。

  第六条 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内部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前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会中“一把手”应如实报告廉政勤政情况,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会后要积极整改。“一把手”要带头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

  第七条 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任职资格、工作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特别是要规范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推荐、干部考察、讨论酝酿、研究决定等关键环节的操作,并如实记录。

  第八条 建立廉政勤政情况年度报告制度。“一把手”每年底要向市委书面报告一年来本人的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民主集中制、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情况。

  第九条 深化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一把手”应按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向干部群众作出廉政承诺,定期向干部群众进行述职述廉,自觉接受干部群众评议,严格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评议结果应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第十条 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一把手”应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市委报告。没有及时报告的,必须说明原因。

  第十一条 实行领导干部外出请销假报告制度。“一把手”外出开会、参观、学习和节假日期间离开本市,应按有关规定执行报告制度。

  第十二条 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市委、市政府领导、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应定期与“一把手”进行谈心谈话,及时了解“一把手”的廉政勤政情况,提出建议和要求。对“一把手”任职前应进行任职谈话,群众有反映时应进行警示谈话,发现有不廉洁苗头性问题时应进行诫勉谈话。

  第十三条 实行“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一把手”任期内应安排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因晋升、调任、转任、退休、辞职、免职等而离任的,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应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审计中发现的经济责任问题应及时向市纪委通报。建立市级部门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的监管。

  第十四条 健全人大任命干部评议制度。加强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向人大进行述职,接受人大的评议监督。

  第十五条 坚持民主监督制度。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要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能,加强民主监督,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批评,坚持政协委员视察、民主评议和特约监督制度。市委应主动就“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听取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

  第十六条 完善群众监督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通过社区党组织、群众来信来访、各类监督员等多种渠道,了解“一把手”在思想、工作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并做好调查核实工作。重视发挥老干部、老同志的监督作用,不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十七条 建立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方广泛参与的“一把手”监督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负总责。市委常委会应定期分析研究关于“一把手”的廉政勤政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市级领导应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对分管范围“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第十八条 “一把手”应率先垂范,模范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如实向组织作出说明;每半年至少一次到基层直接听取干部群众对自己和班子在廉洁从政方面的意见,对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应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 建立“一把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等有关单位组成,定期分析“一把手”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市委当好参谋。

  第二十条 “一把手”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绍兴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办法》等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或作出诫勉、通报批评,或调离领导岗位、责令辞职、免职等组织处理:

  (一)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造成恶劣影响的,或者为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

  (二)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讨论决定的;违反规定擅自决定重大事项的;违反决策程序,导致决策失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规定干预土地出让、工程发包、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市场经济活动的;

  (四)违反《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相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

  (五)违反财经纪律,乱收乱支,虚报冒领,滥发财物或私设小金库的;

  (六)在工作中因失职渎职,或疏于管理监督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或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其他违反本规定,造成重大影响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具体实施和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绍兴市委
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配套制度(试行)的通知
中共绍兴市委
绍市委发[2004]95号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 智董网)www.tax.org.cn ——全球优秀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绍兴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和联系制度》的通知   下一条: 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印发《中共绍兴市委全体会议对下一级领导班子正职拟任(推荐、建议)人选的表决办法》的通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用户注册登录】 【返回总网首页】

成为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申购指南
针对对象 ·目标企业
·小微企业
·个人客户
·中介机构
在线商城

·电子文档
·视频课程
·按次答疑
·会员资格

在线商城 ·社区权限
·网文按篇
·发布招聘
·发布求职
账户充值 ·文档视频
·网文咨询
·黄页求职
·社区会员
客户服务
·常见问答
·会员业务
·单项业务
·联系方式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全国级集团斥巨资、贺志东教授领衔名家团队、潜心研究20年,为您赋能!有用就是有道理:成果资料 财税课程 年度会员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优秀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1504593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中华第一财税网微信
  


执行时间:239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