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财税网

    针对对象 收费标准 会员业务 单项业务 成果资料 课程视频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税务顾问 税务答疑 税项咨询 税管诊断 实地税筹 联系方式

移动互联网可据自身偏好,每天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移动端触屏版微信公众号(含服务号订阅号)、微博头条号抖音百家号支付宝生活号App,点击进入:1秒扫码

税务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面建设科技质检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点击此处:成为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企业年费会员,随时随地系统、深入掌握财税实务,从此轻松搞定一切财税事宜。立即加入,则立即领先与获益!★::::

   

发文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文  号:国质检科[2011]186号

发布日期:2011-4-21

生效日期:2011-4-21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委、标准委,总局各司局,各直属挂靠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和2011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全面建设科技质检,现将《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面建设科技质检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面建设科技质检的指导意见

2011年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质检系统要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为了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深入实 施科技兴检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全面建设科技质检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建设科技质检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 建设科技质检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质量强国战略,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入实施科技兴检和人才强检战略为主线,以完善提升科 技质检能力为重点,深化科技质检理念,健全科技质检工作体系,集聚要素资源,推动开放融合,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用科技手段抓质量、保安全、促发 展、强质检,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质量保障。

2. 建设科技质检的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 引领。牢固树立现代科技理念,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研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 划,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实现科研创新突破,将支撑履行质检职能和引领质检事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质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创新驱动。瞄准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激发技术创新热情,构建各类创新文化,推动装备、技术、智力和品牌密集的创新型技术机构建设,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全面建设科技质检中的核心作用,为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系统环境。

——坚持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全系统科技质检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科技质检建设的统筹规划,加大科技质检资源的整合集聚,合力破解科技质检难题,促进科技要素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科技质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3. 建设科技质检的目标任务。

——质检科技人才队伍更加优化。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质检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培养质检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实施一线机构技术带头人制度。

——质检技术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构建能力过硬、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检验检测体系,技术装备更加精良,环境设施明显改善,检测技术更加先进,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执法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科技创新突破取得重大进展。围绕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理论开展科研攻关,着力实现质检科技主要研究领域的创新突破,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和质量安全支撑保障能力。

——科技质检体制机制富有活力。深化科技质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质检科技在提升质检工作效能、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二、牢固树立科技质检理念

4.深刻认识科技质检的重要意义。建设科技质检是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整体提升质检工作效能的重大战略思想,科技兴检强调科技和质检工作密不可分,科 技发挥外在促进作用,科技质检强调科技和质检工作融为一体,科技发挥内在能动作用;科技质检是质检科技由主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向主要发挥提升引领作用转 化、是质检工作由传统质检向现代质检转变的一次质变,是质检工作适应新形势的一次重大变革;科技质检更加强调综合有机地运用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 检测、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更加科学有效地履职把关、服务发展;科技质检更加注重质检工作要向科技要潜力、要效率,要在质检工作的全过程、全系统、全领域增 添科技元素、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工作能力,在质检事业整体工作中发挥作用;科技质检要有利于加快实现监管层次由低端向高端转移、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 变、监管模式由粗放向科学转化。

5. 大力倡导学科技用科技之风。在全系统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大力倡导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风尚,激励全系统的创造热情、推动全员素质的提高。突出质检系统以技 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比较优势,切实提高运用科学思维和科技手段履行质检职能的能力,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学 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单位,建设人才强局、科技强局。

6.重视现代科技与质检工作紧密 结合。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抢占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促进科技与质检工作的紧密结合既是质检工作的现实需要, 更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加重视现代管理技术与质检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更加重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质检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质检信 息化保障水平;更加重视现代检验检测技术与质检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质检检验检测水平;更加重视现代产业技术与质检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质检服务经济水平。

三、切实构建科技质检工作体系

7.建设质检科学监管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分析、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 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工作机制,实施基于风险的科学分类监管措施。加强质量宏观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探索建立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伤害率、顾 客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企业的惩戒力 度。加快建立食品、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探索建立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国外疫病疫情监测网络,制定产品监管和疫病疫情防控措施。加 强对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工作机制研究,加强对使用环节的科学有效监管,探索实现特种设备本质安全的途径。全面加强科学的抽查规范体系和监控体系研究, 依据科学方法指导抽查和监控,科学确定抽查监控产品种类、项目、方式、频次以及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等监控对象,不断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

8.建设质检检验检测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检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级技术机构为龙头、省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和 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全国质检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综合兼顾技术机构能力现状、重点产业规划布局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平衡发展,加强重点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 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社会安全等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国境生物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检验检测技术支 撑体系。大力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检验检测技术,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技术体系。

9. 建设国家标准化支撑体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现代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 和基础类、公益类、重大战略产品类标准的研制,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技术标准;配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国际标准研制力度,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加强标准 化与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强化标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健全适应标准化科学发展需要的标准化技术组织 和研究机构,形成一支精业务、通标准化、责任心强的标准化科技人才队伍;建成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制度健全、职 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标准化科技组织管理体系,引导产学研联合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采用,增强标准化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实现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

10.建设国家计量支撑体系。建设跟踪国际前沿,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以国家计量基标、国家计量标 准、社会公用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法规和技术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计量支撑体系。建设基于量子物理的前沿关键技术和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保证我国量值 准确和国际一致,在国际单位制的变革中维护我国技术主权;开展计量基标准装置、标准物质、有效分析测量手段和量值溯源技术能力研究,不断完善社会公用计量 标准、检定校准规程规范和量值溯源体系;开展国际关键比对技术方法研究,提高计量基标准国际互认能力;开展一批重大精密测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计量科 技创新基地和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为国家经济发展、民生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国家计量保障。

11.建设国家认证认可支撑体系。面 向资源环境、公共安全、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基础条件等重点领域,积极跟进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攻克碳排放评价等一批认证认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取 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认证认可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认证认可标准化自主创新突破。造就一支既适应认证认可科技发展要求、又熟悉重点领域业 务进展的认证认可科技人才队伍,争取建立具有较强系统研发能力和创新自身发展机制的中国认证认可研究机构。形成一套运行良好的认证认可科技管理与组织实施 机制,显著提升认证认可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认证认可技术支撑。

12.建设质检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泛在化 的质检网络基础设施和两级绿色数据中心,实现对内部办公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移动办公系统、实时监管物联网系 统运行及数据存储的全面支持;建立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资源共享、绩效评估等工作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完 成重点基础数据资源建设,重点完成质量管理类、产品风险监管类和标准法规及检测资源支撑类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信息安全管 理水平;实现信息化工作对质检行政执法、检验检测、监测分析、宏观决策、社会应急、政务公开和内部管理的深度支持,全面保障科技质检建设。

13.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质检系统在充分履行职能的同时,要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建设以质检系统技术机构为主体,集聚社会优势资源, 为政府履职、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提供检验、检疫、检测、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质量信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等领域的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和落实服务区域发展的质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促进质检科 技资源、信息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支撑质检科技创新研究和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的双重作用。

14.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立健全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促进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加强对面向执法 把关、面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构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质检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平台和团队 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链的形成。积极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良好氛围,鼓励将质检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技术执法的相关标准。

四、促进科技质检创新突破

15. 抓好质检科研创新突破。围绕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理论开展科研攻关,实现重点突破,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集中力量重点抓好计量、 标准化、认证认可、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等八个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全面加强上述八个科技 领域的相关软科学研究,加快现代质量管理和检验检测战略定位等重大理论政策研究,实现质检事业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既要注重增强质检硬实力,也 要注重增强质检软实力。尽快用质检科技突破性成果带动科技质检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6. 抓好科技质检能力提升。始终围绕“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检得全”这一目标加强科技质检综合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质检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及时 研究和主动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和质检自身发展形势,切实提升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高新技术发展,提升科技研发能力;适应国外技术贸易措 施的发展变化,提升应对破解能力;适应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新要求,提升预警应急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提升科技服务能 力;适应质检科技激烈的竞争格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7.抓好科技质检作用发挥。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提升监管水平,破解难 题,化解风险,应对危机,严把厂门和国门;发挥公共服务作用,积极利用质检科技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主动融入社会检测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经济社 会,发挥效益;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科技工作既是基础、手段和保障,又是促进思想观念更新、引导管理模式变革和带动事业更大发展的强大牵引力。质检工作要与 科技深度结合,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引擎作用,在科技质检建设方面形成新优势,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

五、加快技术机构建设和改革

18. 加强总局直属四大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代表的总局直属科研 机构,是带动质检科技进步的“火车头”。充分发挥四大院在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质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质检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检测技术评价基地 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强化四大院在人才、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核心地位,把四大院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 管理、一流技术和一流成果的国际知名的国家级科研院所。

19. 加强系统内国家级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机构建设步伐。围绕国家产业发展和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着重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质检中心; 着重在食品安全、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机械电器、轻工产品、纺织与原料、化工矿产、金属材料、危险货物与包装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 围绕支撑能力、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具有实用性、应急性和培育性的科研项目,提升质检科技创新能力和自身发展动力,使国家级技术机构真正成为 与国外技术机构竞争的生力军。

20. 加强一线执法部门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着眼于提高一线执法部门的履职把关能力,大力加强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和检验检疫区域、常规实验室的技术 保障能力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一线技术机构检测工作的基本环境条件;加大人员培训和相关技术的普及 力度,建立健全技术培训机制,提高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和赢得市场的能力;改善管理机制,执法技术保障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协调好,提高自 身发展能力;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层技术机构扶持力度,尽快提升基层技术机构能力。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的服务质检一线执法的检验检测网络,充分发 挥质检执法和服务社会的技术保障作用。

21. 深化技术机构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技术机构用人制度改革,以转换搞活用人机制为核心, 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 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质检技术机构自身特点的用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增强技术机构市场竞争力和自身 发展活力为目的,以加强工资总额宏观调控、扩大分配自主权、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多元化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 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努力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技术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鼓励质检技术机构积极探索改革 创新,试点先行,鼓励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做大做强做优,为质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六、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

22. 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方法,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高层次领军人才。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 点建设平台和国际合作项目,完善和推行首席专家制度,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吸引高层次领军 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引才用才机制,促进拔尖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23. 重视青年科技英才培养。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科技英才培养计划,支持青 年人才主持重点科技项目。加大青年人才研修交流力度,研究设立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启动青年人才海外培养计划,为青年人才接触国际科技前沿创造有利条 件。

24. 开展全员岗位技能培训。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为目标,组织实施全员岗位培训。深入学习质检科技、法律、法规和业务知 识,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质检科技、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质检队伍,为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提供人 才保障

25. 支持中西部科技人才培养。加大扶助支持力度,人才政策、人才项目、科技项目向中西部倾斜,推进人才支持制度化、经常化,制定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计划,推动 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支持中西部科技人员访问交流和培训深造,提高中西部科技人员的素质能力。完善中西部智力引进机制,支持中 西部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对口支持机制,带动培育建设中西部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科技奖励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奖励扎根中西部并在科技创新活 动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科技人才。

七、科技质检建设的保障措施

26. 加强组织保障。全系统高度重视全面建设科技质检工作,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根本、抓创新就是抓长远的观念。质检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科技质检建设的统筹 规划和组织协调,要把夯实科技基础、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保证科技质检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和完善科技质检建设责任制, 建立统一管理、密切配合、协调互动、上下衔接的科技质检管理体制,形成主管部门牵头总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科技质检与法治质检、和谐质检 的联动配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施检、依法治检,进一步推动队伍融合、资源整合、工作联合。完善科技质检激励机制,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局 面。

27. 强化政策支持。质检系统各级部门深入开展科技质检建设政策研究,分析科技质检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推进科技质检建设的政策措施,探索加强科技质检 建设的有效途径。制定完善科技发展规划,确立科技工作目标,明确科技重点任务,健全落实配套措施,为建设科技质检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条件。积极争取将各地科技质检建设规划所包含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建设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充分发挥政策引领带动科 技质检建设的作用。

28. 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和完善质检技术机构分类改革,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治理架构,强化其基础性、公益性和公共性特征。鼓励技 术机构大力开展市场化服务,推动系统技术机构参与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主动承接检验检测服务外包,拓展市场份额,增强技术机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社会中介 类检验检测机构和计量校准溯源市场行为的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

29. 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较强、市场机制无法调节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带动高校、科研 院所等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形成多方共建格局。充分运用国家、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自主创新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多渠 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建立科技经费监管机制,完善科技经费使用绩效审计等制度。加快技术机构管理机制创新,对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质检中心实施动态管 理,对质检技术机构实施分类管理、绩效管理、动态管理和启动重大事项专家论证程序。加快质检科技管理机制创新,强化科研项目引导机制,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 主动设计,强化科技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质检科技贡献率评价机制,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30. 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推动质检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交流。鼓励有科研优势的机构在全球范 围内积极开展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科研合作研究。鼓励聘请国外高水平专家就重大科研课题开展联合研究和学术交流。鼓励为系统内优秀科技人才提供到发达国 家和地区同类机构进修培训的机会。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国际及区域组织的科技活动,繁荣学术交流,提升代表性和话语权。鼓励与国外同类技术机构在安 全、对等、互利的原则下相互开放实验室等,开展实验室资质互认,提升国内外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面建设科技质检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质检科[2011]186号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 智董网)www.tax.org.cn ——全球优秀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滑索安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下一条: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用户注册登录】 【返回总网首页】

成为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申购指南
针对对象 ·目标企业
·小微企业
·个人客户
·中介机构
在线商城

·电子文档
·视频课程
·按次答疑
·会员资格

在线商城 ·社区权限
·网文按篇
·发布招聘
·发布求职
账户充值 ·文档视频
·网文咨询
·黄页求职
·社区会员
客户服务
·常见问答
·会员业务
·单项业务
·联系方式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全国级集团斥巨资、贺志东教授领衔名家团队、潜心研究20年,为您赋能!有用就是有道理:成果资料 财税课程 年度会员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优秀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系统、深入学财税实务!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1504593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中华第一财税网微信
  


执行时间:386.7188